增加“透明度”: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适应国

更新时间 2013-10-25

    近日,一份来自国际反腐监管机构—透明国际10月17日发布的新兴市场跨国公司调查对中国公司不透明商业行为表示担忧。
 

  这份名为《公司报告透明度: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测评》的报告,对来自16个新兴市场国家的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进行评分,从公司的反腐败制度和政策,公司组织架构以及年收入、资本支出和缴纳税收等方面调查,从最不透明(0分)到最透明(10分)来衡量新兴市场国家公司的透明度。
 

  “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企业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得分只有总分的20%。考虑到他们在全球市场中不断增加的影响力,这种糟糕的表现令人担忧。”透明国际称:“相形之下,印度企业在金砖国家中的表现是最好的,成绩达到总分的54%。有几家公司甚至在综合得分中位居前列。”
 

  对此,金砖国家发展报告主编、印度问题专家周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印度来说,企业之间的透明度是有差距的。中国企业透明度不高,有其历史性原因。我国私有企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而印度在上世纪50年代一开始企业就面向市场。所以印度公司市场化比我国起步早,市场化成熟程度比较高。
 

  报告认为,印度公司在金砖五国中表现最好,这或许是因为印度国家法律使然。在印度,国内立法要求使得印度公司提交更广泛的关于其子公司营收情况的信息。他们还报告其子公司在别的运营国家的营收状况。
 

  “像这种国际机构做排名,内部所用的基准是英美公司市场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外部就强调法律。印度受英国殖民统治很多年,它的法律体系跟英国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企业自然很占优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另外,印度跨国公司国际化做得比我国早,国际化人才会多一些,熟悉国外的“游戏规则”。
 

  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说是刚刚开始。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但据统计,我国企业的跨国化指数才14%,而发达国家美国跨国化指数超过60%,新兴市场超过30%。
 

  同时,印度跨国企业主要是以软件服务业为主,而我国企业主要以制造业,资源型企业为主,由于对国外文化、法律的不了解,以及国际上“中国企业掠夺资源”的声音越来越大,多少会影响国际机构对中国企业的看法。
 

  报告还列出11家最不透明、得分均为0的公司,其中有9家中国公司上榜,包括鞍山钢铁集团、奇瑞汽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华为等。
 

  华为得0分,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尽管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但是其海外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重非常高。在中国民营企业里面,华为可以说是跨国性很强的企业。但境外一直对华为有偏见,认为其有军方背景。华为在美印等国的业务一直受阻。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上一篇:中国海外并购兴趣从自然资源转向其他领域 下一篇:安永:中国矿企面临海外并购“机会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