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正在国际并购舞台扮演愈来愈重要角色,今年海外收购总额创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最高值,达619亿美元。其中能源及电力为最热门对外收购行业,美国、香港及澳洲则占据交易额前三。专家指中国政府正鼓励更多资金流出国内,海外并购亦可化解央企产能过剩问题,惟对「走出去」意欲高涨的民企缺乏支持。
纾央企产能过剩问题
汤森路透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数目增至368宗,619亿美元的总金额也较去年增8.8%。大宗并购包括,双汇收购美国最大猪肉商史密斯菲尔德,中石油拿下哈萨克斯坦斯坦油田部分开采权等。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袁钢明认为,中资积极「走出去」是好现象。近几年国内外汇储备富余,政府非常鼓励资本流出。同时国内企业的产业竞争度提高,也大大提升了对外投资的成功率。德勤中国并购服务合伙人邝炳强亦认为,中资加快步伐拓展海外是必然趋势。因海外经济环境趋向稳定以及看好海外投资产业的升值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并购仍以央企为主流,在今年的前十大交易中,除双汇收购案外,均有央企参与。袁钢明指出,央企的海外扩张背后有国家战略安排。有人说是满世界找资源,其实不然,除了矿产资源外,许多资源如煤炭、电力都不缺。袁钢明说,「中国正在学习日本,到海外建厂,释放国内多余的产能。」袁钢明亦坦言,民企在国内受到「歧视」,「弄不到外汇」,政府害怕资金外逃,在换外汇方面设置重重阻碍。他举例,近年的民企,吉利汽车(0175)、三一重工、乃至双汇能成功闯出国门,背后都需「绕着弯」靠央企、外企扶持。然而民企有更高的海外投资冲动,因渴望国外公平的经营环境,袁钢明说。
民企乏支持 难弄到外汇
随欧美经济复苏,邝炳强料中资未来海外并购的成本会上升,但他不认为对中资企业海外扩张有很大影响,因海外的市场环境、品牌及技术仍有诸多优势,他预期除能源外,环保、高科技及消费品领域也将是并购热点。袁钢明则预计,民企将加快步伐走出国门,「如果政府对民营企业换外汇公平的话,走出去的会非常多。」
(来源:明报)
上一篇:澳大利亚酝酿拓宽对华贸易 下一篇:2013-中国海外投资井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