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创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更新时间 2019-09-18

       在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影的时刻,总有那么几束阳光,穿过密布的乌云,给人们带来希望。比如每到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公布的时刻,各国都希望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表现能为当前经济注入弥足珍贵的确定性。近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6.9%,这样的数据一再证明了中国那句老话:大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

       仔细分析这组数据便可以发现,我国吸收外资的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今年1至8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7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占比达28.9%;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6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08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4%。仅上海一地而言,截至8月底,就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701家,外资研发中心451家。通过这组数据,又可总结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关键词——创新。这说明,除了分享中国市场的开放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把中国视为重要的研发基地。

       在以往的世界经济运行体系中,世界经济之所以可以保持增长,主要依赖于大环境的稳定。彼时,欧洲在制定标准方面拥有话语权,美国是创新中心,中国则是世界工厂,各方对开放与合作持积极态度,他们的互相配合保证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不过,随着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平衡被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的泛起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越发明显,这些因素都推动着经济发生变革,对企业而言,贴近市场显得愈加重要。

       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拥有了世界最全的工业门类,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且中国正在通过不断扩大开放,实现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和工厂双优势的转化。这让全球科创企业可以方便地获取庞大的数据支持,实现市场的快速反馈,中国正成为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应用中心,也正在努力打造创新中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前不久,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成立,该新片区将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例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研究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这一举措,将吸引更多的中外高科技企业抢抓机遇,加速在中国布局。

       在这之后不久,中国又设立了6个新的自贸试验区。这一轮新设自贸试验区布局则将制造业集中、创新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全覆盖。例如,江苏自贸试验区围绕打造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促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创新发展。我们或许可以依据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的定位推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至少要在其余沿海地区自贸试验区试行,进而以点到线到面,覆盖全国也不是没有可能,从而带动全国的开放与创新。

       越是动荡不安的时候,越是旧秩序被打破新规则尚未建立的时候,开放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开放可以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与金融机构落户中国,打造竞争更加充分的市场环境,而创新则是引领更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依靠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许多历史上的案例显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只是盲目的开放,那么在其农业、工业投资饱和的情况下,外来资本必然投到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大幅推高资产价格,在制造虚假繁荣的同时,也拉长了债务链条,一旦出现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发生经济危机、掉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现在,我们看到,ABB、特斯拉、辉瑞制药等知名跨国企业正在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开放与创新环境的认可,与许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国际统一战线”,为我国应对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形势夯实了基础。放眼未来,我们也只有开放与创新并重,中国才能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底气,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上一篇:前8月中国对外投资近5000亿元 下一篇:波兰经济特区向中企伸出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