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家中企落地荷兰

更新时间 2019-12-26

       “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5年前,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了荷兰对中国的重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企到荷兰投资。《中国贸易报》记者从荷兰外商投资局获悉,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在荷兰设立了700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化工、高科技、信息技术、创意产业、农业与食品、交通与物流等行业。

       荷兰是中国企业设立欧洲或区域市场与销售总部的主要选择之一。 比亚迪、海康威视等80家企业将其欧洲总部设在荷兰;大华、柳工等在荷兰设立了近90个欧洲分销中心;伊利、澳优乳业、紫鑫药业等在荷兰设立了60多个研发中心。

       以比亚迪为例。12月6日,比亚迪与欧洲领先公共交通运营商凯奥雷斯荷兰分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中标荷兰259台纯电动大巴订单,这也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纯电动大巴项目。

       早在1998年,比亚迪就开始探索欧洲市场,并在荷兰鹿特丹建立了欧洲总部。从最初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低,到打破质疑,获得当地运营商、政府和市民的广泛认可,比亚迪走了十几年。目前,比亚迪电动巴士行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都灵、挪威奥斯陆等欧洲20多个国家、超过100多个主要城市。在欧洲纯电动巴士领域,比亚迪已经超越艾瓦客车、尼奥曼、伊萨客车、沃尔沃、VDL和斯堪尼亚六大客车厂商,占据欧洲市场份额的20%,排名第一。

       荷兰是欧洲的门户,不仅仅对于中国。在英国脱欧的当下,荷兰正在接收越来越多的来自英国的“公司难民”。

       “难民”一词,其实只是媒体的称呼,实际上都是索尼、松下、空客、汇丰银行等跨国大企业。自从英国宣布脱欧以来,已有约100家跨国企业总部迁往荷兰,还有300多家企业表示有意跟进。

       不只是企业,欧洲的政府机构也看好荷兰。11月,荷兰正式将阿姆斯特丹新总部交付给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意味着这个服务于5亿多欧盟人口的药品管理和评估机构正式落户荷兰。

       从地图上看,荷兰与中国河南发音也相似,国土总面积仅有河南省的1/4左右。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地理小国,2018年GDP达到9128.72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7位,并日益成为欧洲门户,为什么?

       “荷兰虽是地理小国,但是物流发达,也有不少发达的产业,在电子、化工、水利、造船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技术先进,金融服务、保险业和农业发达。”荷兰外商投资局局长倪景润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

       荷兰作为世界级的商业国家,有着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地理位置。荷兰位于欧洲三大经济体德国、英国和法国的中心,与中国粤港澳大湾区的沿海区位优势相似,其方圆500公里内的消费人口达1.7亿,几乎占欧盟市场的一半。

       荷兰身处欧洲大陆西端,面朝大西洋,其航海、航空交通便利。其中,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海港,2018年运输吞吐量达到了4.69亿吨。阿姆斯特丹通常被称为“通往欧洲的门户”,位于欧洲大陆装备最好的物流三角地带,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是欧洲第三大货运机场。凭借与欧洲大陆之间快捷的运输网络,从荷兰始发的货物在4至48小时内便能抵达欧洲各大市场。许多跨国公司都在荷兰建立了集中的欧洲分销中心,以便更有效地服务欧洲市场。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至2018全球竞争力指数中,荷兰在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中排名第四位,在欧洲排名第一位。

       除了港口、物流方面具有竞争力外,荷兰政府还提供许多优惠税收和招商条件。荷兰有一项税收政策,即外籍员工在荷兰工作期间可以申请按照荷兰当地70%的标准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在荷兰通过研发获得的利润可按照5%的所得税标准缴税,相比于当地20%到25%的所得税率,显然优惠不少。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对国际贸易持开放态度,在政策上保持稳定,为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非常欢迎外国企业在荷兰开展业务。”倪景润说。

       记者了解到,历史上第一个跨国公司诞生在荷兰,即17世纪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巅峰时期,整个荷兰几乎垄断了全球一半的贸易。

       “如果落地荷兰,你将在整个欧盟寻找合作伙伴。”倪景润说。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上一篇:2020年外贸仍要坚持“稳”字当头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