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讯
联系我们

地址:喀麦隆

邮箱:langhaizhou@sxoinv.com

国内联系人:郎海舟
联系电话:029-81297207

 
重要新闻

  

  我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渊源流长。1956年埃及成为第一个得到中国援助的非洲国家后,随着非洲国家不断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开始不断向非洲国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援助。在之后几十年中,中国对非洲各国的援助情况随着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而发生了变化,总体而言,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额不断增加。中国对于非洲的援助涉及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有利于推动非洲受援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也体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但是,很多国外的研究和报道认为,中国对于非洲的援助具有掠夺性,是为了中国本国的利益,认为中国的援助不利于非洲的发展。这些研究败坏了我国对非援助的名声,误导了不了解真相的世界各国民众对我国对外援助的理解,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上争取合法利益,也因此可能给国家对非援助造成来自国际层面和非洲国家内部层面的阻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中国对非援助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国对非援助效果的理解,也有助于驳斥时下流行的关于中国对非援助恶化了受援国经济发展的观点。  

  研究表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会对非洲的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非洲被殖民国家陆续独立,这些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一直不尽如人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非洲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却一直存在出口结构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出口结构进行优化,更多出口适应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产品,探索出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非洲各国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受援国角度出发,实证分析和机制检验发现:机制作用基本的传递路径为,中国对非援助增加,使得非洲国家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商业自由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使得非洲国家能够更加了解其本国的生产技术和水平,从而可以选择并发展适宜本国生产水平的产业,进而使得产品出口结构得到了改善。中国的援助会使得非洲受援国增加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宜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少与其发展水平相脱节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因此,中国对非援助有利于非洲国家的出口结构朝着更加适宜其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向调整,有利于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研究证明:中国对非援助并非某些国家所说的是掠夺性的,中国的援助可以促进非洲国家出口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其经济发展。中国应该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非洲国家进行有区别的援助,这样更加有利于援助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也有可以体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的实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