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工商合作论坛在厦门召开,“探索两岸经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的主题引起讨论和关注。“现在大陆经济发展已超过台湾,两岸经贸合作的重心不再是大陆经济怎样摆脱落后、实现发展,而是两岸经贸融合发展。对此,我想先从台湾这二十年经济发展脉络说起。” 出席海峡论坛的南台湾产学联盟理事长汪明生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时说,1987年以后两岸交往开始增多,这些年大陆在快速发展,台湾经济发展慢了下来,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建设“亚太营运中心”设想也没有实现,这其中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台湾经济在亚洲四小龙中落后了。
从台湾人口结构来看,汪明生说,“1998年以前台湾南北有差别,但差距没那么大。这二十年台湾南北差距很大。台湾新竹以北,人口结构以中产阶层、白领为主,和国际接轨。这和南部的人口结构明显不同。多数台北人对南部情况不了解,北漂很少再回头。”
汪明生认为,“台湾南部尤其是高雄近年来的变化对两岸经贸融合发展来说是很好的机遇,大家要好好努力,让台湾南部民众日子更好过。”
南南合作就是汪明生提倡多年正在实践中的一个设想,重点深化台湾南部和大陆南方的深圳、厦门等城市的经贸合作。“这在岛内没有多大阻力,其重点是惠及社会和一般台胞。”汪明生说,融合发展需要大陆多点包容,多关注软指标和人的感受,因为人都是感性的。“举个例子,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讲,大陆只在北部找得到对接对象,在南部找不到,但南部的发展不能单从经济角度来衡量。”汪明生说。
“中共十八大以来,大陆宣示的很多对台政策内容我们都很认同。两岸经贸融合发展可以多从城市、地区做起,多从民间着手。”汪明生认为,这对台湾的意义就像改革开放一样,两岸一起摸索融合发展的路,而且经贸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议题本身阻力就比较小。
在两岸经贸融合发展中,赴大陆发展的台商和台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次参加海峡论坛,我遇到几位在大陆发展十多年并站稳脚跟的台胞。”汪明生观察到,“台青和台商都是岛内较有开创性的一群人,但另外2/3的人安土重迁,不轻易离开台湾。所以在经贸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想办法多去照顾到这2/3的人。因为融合发展不是少数人的事,要惠及到台湾多数老百姓。”
据了解,在多年参与两岸经贸交流的基础上,汪明生曾和一些同行讨论出10条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建议,包括推动成立南南城市经贸发展组织、确认高雄城市发展定位、高雄成立有功能的智库、争取台湾参与“一带一路”的可行方案、建立两岸可共同通用的社群软件、设置“南南合作”人才培育中心和打造南南城市五通系统等。
“我期待台湾民众进一步调整心态与思维,广纳开放讯息与倾听大陆声音,积极参与两岸经贸合作。同时应该寻求两岸民间产学合作,积极推动两岸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探索,共同繁荣海峡国际中转市场。”汪明生说。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中国贸易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